菩提達摩與禪宗小故事
菩提達摩,又作菩提達磨,簡稱達摩,
意譯為覺法。南北朝時人,生卒年月不詳,
中國禪宗初祖,
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
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
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
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禪宗創始於南北朝來中國的僧人菩提達摩。
他在佛教釋迦牟尼佛「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礎上
,進一步主張「人皆有佛性,透過各自修行,
即可獲啟發而成佛」,
後另一僧人道生再進一步提出「頓悟成佛」說。
唐朝初年,僧人惠能承襲道生的「頓悟成佛說」
,並將達摩的「修行」理念進一步整理,提出
「心性本淨,只要明心見性,即可頓悟成佛」
的主張。
禪宗主張修道不見得要讀經,也無須出家,
世俗活動照樣可以正常進行。禪宗認為,
禪並非思想,也非哲學,
而是一種超越思想與哲學的靈性世界。
禪宗思想認為語言文字會約束思想,故不立文字。
禪宗認為要真正達到「悟道」,
唯有隔絕語言文字,或透過與語言文字的衝突,
避開任何抽象性的論證,
憑個體自己親身感受去體會。
禪宗為加強「悟心」,創造許多新禪法,
諸如雲遊等,這一切方法在於使人心
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
禪宗的頓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時空、因果、
過去、未來,而獲得了從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縛中
解脫出來的自由感,從而「超凡入聖」,
不再拘泥於世俗的事物,
卻依然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禪宗不特別要求特別的修行環境,
而隨著某種機緣,偶然得道,獲得身處塵世之中,
而心在塵世之外的「無念」境界,
而「無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從凡入聖」,
而更是要「從聖入凡」。
得道者日常生活與常人無異,
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與日常事物接觸時,
心境能夠不受外界的影響,
換言之,凡人與佛只在一念之差。
禪宗的這個「禪」字本來是從梵文「禪那」
音譯而來,意為「靜慮」、「思維修」。
它是指一種精神的集中,一種有層次的冥想,
小乘佛教將它分成(Vipassana,意為觀、慧)
與〈Samadhi,又譯為止、定、禪定、心一境性〉。
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
它也是大乘六波羅密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和九龍結緣~也歡迎您直接來電或來店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