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成大附近吃中餐,
吃飽沒事我念森林系的朋友,
就開始熱心的職業病,
隨口解說介紹經過的花花草草,
雖然,聽一聽我也記不得,忘光光!
但是還是很認真捧場的聽。
到我們停車的地方,
看到成大路邊的行道樹,
她開始介紹說這是菩提樹,特徵阿什麼的…
然後大家就開始問我,
這是不是跟宗教有關阿?
佛教都會有提到菩提樹耶?
我只好又發揮純樸的小老實的精神,
阿!很認真的的承認~
我不知道ㄟ!
我也常常聽人家說,但看到樹本身,
我跟佛教熊熊有點連不太起來,
我回去查一下跟你們大家說,
現在要來說一下..引言很長..
下面才是重點阿~
菩提樹(學名:Ficus religiosa),
是一種桑科榕屬(又稱無花果屬)植物。
原產於印度、中國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島。
形態和習性
菩提樹是一種在乾燥季節落葉的
半常青熱帶大型喬木,樹高可達30米,
樹榦直徑可達3米。樹榦筆直,樹皮為灰色。
樹冠為波狀圓形。具有懸垂氣根,
在傷口處會分泌出乳汁。
葉子為濃綠色,網狀葉脈,表面平滑有光澤,
心形,有一個明顯延伸的頂端尾尖,
是熱帶植物排水的特徵,葉長10-17厘米,
葉寬8-12厘米,尾尖長2-5厘米;
葉柄纖細,長6-10厘米。
托葉掉落後會在枝條上留下環狀的托葉環。
夏季時樹榦上成對出現無梗的扁球形隱花果。
隱頭花序,雄花、雌花和不育花(癭花)
均生長在同一榕果的內壁。
果實為直徑1-1.5厘米的小無花果,
成熟時顏色由綠色變為紫色。
菩提子
菩提子可以作為藥材入藥,常用苗藥、
傣藥和中藥。菩提子是最早用作佛珠的材料。
菩提樹是印度的國樹,台灣花蓮的縣樹。
菩提樹的別名有:神聖之樹、思維樹、
畢缽羅樹、印度菩提樹、佛樹、覺樹、
道樹、道場樹。
文化
佛教、印度教、耆那教認為菩提樹是神聖的。
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畢缽羅樹」(Pippala),
因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
才得名為菩提樹(梵bodhivrksa),「菩提」
(梵bodhi)意為「覺悟」。
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們還經常在菩提樹下思考。
話說,這兩個人,在樹下站這麼久~
不知道,有沒有跟釋迦牟尼一樣,
有悟到什麼?
因為左邊這個熱心的台大森林所的正咩!
所以誕生這篇文章,感謝!
教學相長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和九龍結緣~也歡迎您直接來電或來店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