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新網站

為讓您能更方便且能舒適瀏覽的網站,1秒鐘後,將自動前往九龍佛具新網站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木魚~扣扣扣!精美紫檀小木魚與尊貴黑檀小木魚漂亮登場~



木魚小故事

木魚是外形酷似魚頭形狀的一種木製品,

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

但是有記載的歷史卻比較晚。

這種特殊的器物,並非只在寺廟中才能夠見到。

 

木魚,打擊樂器:

原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樂器。

木魚,刻木為魚形,空其中,敲之有聲,

今釋氏之贊梵吹皆用之。

清代以來流行於民間。

早在明清時期,木魚就已經用於宮廷音樂、

崑曲以及民間音樂的演奏。

 

樣子:

木魚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正中開口,

尾部盤繞,其狀昂首縮尾,

背部(敲擊部位)呈斜坡形,

兩側三角形,底部橢圓;木製棰,棰頭橄欖形。

 

通常大木魚用桑木或者椿木製作,

大的發出的聲音比較低。

小木魚一般用檀木或紅木製作,發音較高

 

 

寺廟中使用的木魚,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為圓形,另一種是長條形的。

一般來說,圓形木魚的規格多種多樣,

而長條形的木魚大多在一米左右。
ps:

阿婷在六月去大陸時,

有拍到一個一百多公分的長條型木魚,

但是現在找不到照片 >"<

阿婷會趕快找出來再補上,和大家分享!

 

木魚傳說part1

關於“木魚”之名,

最早見於唐代高僧懷海禪師所撰《敕修清規》

之中:“木魚,

相傳云,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

所以警昏情也。

據此,木魚當為佛門僧侶所創制,

有警示僧眾晝夜不忘修行之意。

 

 

木魚傳說part2

僧眾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遠在漢朝時期,

皇帝派慈光大師和兩個僧徒去西天取經,

歷盡千辛萬苦,在取經歸途中,乘船渡海之時,

突然風浪大作,一條惡魚張著大口朝船撲來,

船頭上的經書被大魚一口吞掉,

兩僧徒躍身入海與大魚搏鬥,

了結了大魚性命並將它拖上船頭。

剎時間,風平浪靜,陽光燦爛,

大魚身軀化為污水流入大海,

只剩下魚頭擺在船頭上。

慈光師徒帶著大魚頭返回佛寺,

為了討還經卷,

每天敲打大魚頭口念“阿彌陀佛……”。

日復一日,大魚頭被敲得粉碎,

後來只好照著大魚頭的模樣做了個木頭的,

天天敲打。就這樣,敲木魚誦經成了佛家的習慣。


木魚傳說part3

婆沙云︰有僧違師毀法,墮魚身,背上一樹,

風濤搖擺,出血苦痛。本師渡海,

魚遂作孽雲︰汝不教我,致墮魚報,今欲報怨。

師曰︰汝名甚麼。魚曰︰某甲。師令懺悔,

復為設水陸追拔。夜夢,魚曰︰已脫魚身,

可將我樹舍寺,以親三寶。

師果見魚樹,刻魚形,懸掛警眾。

 

 

至於現今誦經、禮佛時所使用,

頭尾相接的團圓形木魚,可能是明代的產物。

其中所謂改魚身作龍頭,

可能是取《群籍一覽》卷上所載

劉斧所謂'魚可化龍,凡可入聖'之義。

 

所以大家在一些較為大型的木魚,

大約七吋以上的也可以看的到木魚是龍的圖案。

可惜大家聽不到聲音..

我們家木魚的聲音非常清脆響亮!

 

大家…那應該也是稱呼它木魚歐!

還是大家都叫它”木龍”?! 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和九龍結緣~也歡迎您直接來電或來店喲^^

九龍佛具Facebook